富人应该拥抱消费主义
根据新自由主义的涓滴效应理论,富人应该拥抱消费主义。只有富人多消费,尽量花钱,甚至花冤枉钱,把财富向下传导到劳动者手里,才能降低贫富差距,扩大市场。
如果富人在消费上也那么精明吝啬,那么富人永远赚最多的钱,然后锁在保险柜里,即便拿去投资也要求超额收益,要超过社会平均收益率,那么宏观来说社会财富永远单向流入最富的阶层,永远流出最贫穷的阶层。于是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拉大,贫穷阶层的需求无法进入市场,有效市场不断萎缩,需求减少,供给过剩,永远处于倒牛奶的局面,最终就会让经济丧失活力,造成大萧条,最终崩盘。
这个问题在18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获得权力后,就不断发生,也是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循环发生经济危机、大萧条、国际战争的原因。一个多世纪的发展,两次欧洲大战,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,让欧美资产阶级懂得了不能盲目本能吸血,需要改良自身的社会结构,延迟乃至回避这个问题。
资本主义社会探索的解决方法无非三个。一个是空间换时间,把需求端或生产端之一放到国外,把需求不足、供给过剩的问题的不同侧面分流到不同的国家,通过把主要问题丢给殖民地或发展中国家,化解本国的问题。一个是时间换空间,即通过金融手段,用货币政策、债券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,和债务市场化等手段,把经济危机问题的不同部分拖延到不同的时间点,让雷在不同的时段爆发,降低伤害。但这些都只是饮鸩止渴,无法抵挡资本吸血的无限欲望。最后,当以上手段都无法解决问题了,经济危机无法避免了,就只能通过战争重新洗牌,用暴力撕毁一切政治经济金融合约,让暴力决定最终的赢家。这时候就需要尽量把战争和暴乱限制在本国以外,让其他民族流血。
中国的资产阶级还处在蒙昧阶段,相当于欧洲的19世纪,还只是通过本能来吸血、传承家族,自私而自大,还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的教训,对资本主义危机没有敬畏之心。因此,我们能看到中国富人阶级还抱着葛朗台式的“地主式的精明守财奴”思想,本能地累积财富,吸血,追求超额收益,怀着“饿怕了”的骨子里的不安全感,“勤劳节俭”,不敢消费。
这种现象在海外华人的富人家族也体现得很明显,就仍然是封建式的地主家族观念。因为中国乃至海外华人富豪主要积累财富的方式,大多都不是靠暴力或科技进步,而是靠买办、钻空子、市场发现(所谓的投资者的眼光),靠商业模式赚钱。
华人世界没有经历过自发的工业革命,没有享受过科技进步带来的资本红利,因此根本上不相信通过提高生产力,靠科技优势赚大钱。近代华人也没有通过暴力从其他民族掠夺财富的历史,因此也不相信通过暴力赚大钱。华人只相信通过运气、规则漏洞、市场漏洞、垄断等方式赚大钱。而后者从根本上是随机的,无法传承的。因此华人富豪的不安全感特别强,特别不愿意消费。


